找到相关内容85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崇效寺与惟明和尚

    尚存,但已破败。崇效寺被划归了当时的财政部印刷厂,并在那建立起一所小学。当时崇效寺主事的方丈云安、知客泉峰,都已先后离去,只剩下监院田师傅一人。田师傅把整个庙产和附属财产全部上交给了国家。国家在寺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2160483.html
  • 大足石刻的发现经过

    大足石刻的发现经过  要谈这个问题,首先要说到陈习删和杨家骆。  陈习删,大足人,抗战期间任大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,并主纂《民国重修大足县志》,是现代中国研究大足石刻的第一人。长久以来,他为家乡精美的古代佛教石刻沉晦不彰、不为外界所闻而深感不平。修县志时,即欲全面介绍大足石刻,但因力量有限而未能如愿。  1944年冬,陈习删前往重庆北碚北温泉,找到中国学典馆馆长杨家骆先生,请由学典馆所设的印刷厂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4764946.html
  • 古代最后一次官刻大藏经板

    当时文物出版社还与北京卫戍区某部草签了关于搬运经板的协议;与大兴韩营古籍印刷厂草签了关于刷印《乾隆版大藏经》的协议;与浙江杭州富阳宣纸厂草签了印书用纸的协议;与北京佛教协会广化寺和白塔寺文管所分别草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2066473.html
  • 《乾隆版大藏经》重印琐记

    机构,大量补板刻字,修补残缺,为恢复《乾隆版大藏经》做了大量工作,终于补齐了全部曾被抽毁的佛经佚书。 1987年10月,智化寺所藏经版73024块安全运抵北京大兴韩营古籍印刷厂,文物出版社重新调整了社...

    苏士澍

    |《乾隆版大藏经》重印琐记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3373637.html
  • 高风共仰——巨赞法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江阴隆重举行(下)

    现代佛学》大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,开办大雄麻袋厂,筹备振新印刷厂,组织僧尼参加学习、参加生产,参加抗美援朝等等,很大程度地安抚和稳定了当时宗教界的惶恐不安的情绪。为了筹备中国佛教协会,法师又联合各界人士...

    冯科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92882528.html
  • “巨赞纪念堂”开堂纪胜

    水生涯,定居北京。主编《现代佛学》,开办大雄麻袋厂,筹备振新印刷厂,组织僧尼学习和参加劳动生产。中国佛教协会的成立,巨法师是主要发起人之一。   巨赞法师道高德隆,资深望重,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...

    朱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0784113.html
  • 崇效寺传奇

    来寺里观赏牡丹,其中的墨绿牡丹非常著名,堪称京城一绝。解放初,崇效寺一度成为印刷局员工子弟小学,后被改为人民印刷厂职工子弟小学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崇效寺成为白纸坊一小和白纸坊二小的学习用地,到了上世纪...

    邱崇禄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63187463.html
  • 崇效寺的由来

    印刷厂,承接了印制人民币的任务。为了容纳更多的学生入学,子弟小学迁入北面白广路西侧的崇效寺旧址,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至容纳学生1200余人。   清代《日下旧闻考》记述,元末至正初年,皇家在始建于唐朝贞观...

    曹岫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3588791.html
  • 石怪岩奇诗满山——记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

    读寒诗,品名画,看奇瀑,赏奇岩,畅游寒山湖,一睹罕见的恐龙蛋。由此,游客与日俱增。寒山文学社、寒山印刷厂、寒山佛雕厂、寒山凉席厂、寒山衬衫厂、寒山旅游服务公司、寒山摄影社和各类餐馆等等应时而生,形成了...

    王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691592.html
  • 林克智:往事值得回眸

      林克智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,叫《前尘回眸录》。   听说,印刷厂的人员在排印室里看到这本书时,信手拿来翻了几翻,随即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,直叫“好看,跟讲故事一样”。   还有一件,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。有一次开会,我手头上正翻着这本书,谁知前排一位与会者转过身来,看了几眼,立马感兴趣地借了过去,将自己的书与我这本书对换着看。整个会议过程,她都沉浸在本书内容中,会议结束后,欣喜又似不舍地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台湾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11/09104293995.html